在10月18日举办的绿色资产管理论坛(2023)上,GF60学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发表视频主题演讲。他表示,全球范围内,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浪潮,正在迅速影响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和决策模式。加快发展ESG,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他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ESG产业生态的逐步形成,基于ESG理念的生态价值链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能源类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必须直面的一个全新领域。根据ESG评价体系中的要求,现有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以及监管部门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流程针对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等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升级,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理念深入到ESG价值链的各利益相关者、各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去。
对于ESG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刘明康表示,随着证监会、生态环境部等监管机构及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对ESG标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及众多机构和部门积极参与和创新引领,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标准正在逐渐得到完善,为企业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明康预计,五年内,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会达到50%以上,而长期目标下的披露率必将达成100%——即披露ESG信息将成为上市公司必选任务。
关于ESG实践方面,刘明康表示,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做好ESG已刻不容缓:其一,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已成定局的当下,对绿色可持续转型是一大促进。其二,对于金融机构来讲,ESG是将企业个体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实现和谐统一的重要抓手。如何将ESG理念融入金融机构全部门、业务全流程的治理体系,优化投资模式,防范ESG相关风险,提高有效治理效率,是当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刘明康指出,由于国情的差异,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主流的ESG体系在中国市场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我国有必要在认真虚心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探索自己的ESG发展路径,比如关注关注绿色转型中的数据质量、权益的溯源和确权,在条线和板块交织管理体系当中的许多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设和共同富裕科学考虑等内容,集合全社会各方资源协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ESG工作方案。
刘明康认为,从政策引导层面,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引导保险、社保、养老金等投资期限长的资金在ESG投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导向作用,带动整个ESG投资市场的发展。
第二,在绿色金融和绿色航运以及重点控排行业等试点领域开展ESG应用的先行先试,将ESG 理念植入到行业政府、金融机构的评价中。
第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ESG主题股票指数、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同时鼓励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方法工具与算法模型,鼓励本土化、市场化的ESG评级产品等等。
第四,加大对ESG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校构建ESG特色课程体系,开辟ESG新型专业;引导企业整合人力资源,开辟ESG职业发展通道。
刘明康指出,从实践层面,做好ESG评价工具的积极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所有的披露报告既要有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分析,定量部分应尽可能运用大数据技术,使这部分的占比达到八成及以上;二是各类机构ESG内部全覆盖评分既要有横向比较又要有纵向比较,特别是要注意纵向上的变化;三是重视国际通用的标准与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不断研究进化与细化方案,坚持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产生科学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