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通过模糊的表达来隐瞒事实。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郤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郤”是“隙”的通假字,引申为身体出了毛病。反映了触龙在赵太后面前尊卑有别的态度和委婉的语言技巧。通观全文,不难看出,触龙正是因为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讳饰委婉语才达到了说服赵太后的目的。】
(2)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枚乘《七发》)【古今之人都忌讳生病,以模糊语“不安”指代生病,既减轻了语言的刺激性,又使说话的语气显得委婉,易于被人接受。】
(3)(衍)口未尝言钱。(衍妻)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却阿堵物!”(《晋书·王衍传》)【王衍是西晋的大臣,为了表示自己的廉洁高雅,不言“钱”字,将钱说成阿堵物。此文与其说是表扬王衍的高洁,不如说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学士崇尚名节、清谈浮夸的虚伪和矫揉造作。】
(4)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红楼梦》第二回)【这里不是飞白,而是黛玉为避母亲名讳,有意在字音和字形上作变化,由此可见讳饰受旧礼节的制约而具有鲜明的强制性。】
(5)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投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红楼梦》第十一回)【尤氏的孙媳妇,贾蓉之妻秦氏久病不愈,按照传统的迷信作法,需生前备好“棺木”,以凶克凶,“冲一冲”,以求康复。文中的“那件东西”指的就是“棺木”,因为避忌,用含糊的语言代替。语虽含糊,但是联系上下文看,表意却是清晰的。讳饰不是晦涩,运用时要注意这一点。】
(6)王胡子私向鲍廷玺道:“你的话也该发动了。我在这里算着,那话已有个完的意思;若再遇个人来求些去,你就没帐了。你今晚开口。”(《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所谓“那话”,指的是钱。按旧时习惯在交易场中不直接言钱。这种用法在曾经非法的交易行业和黑话里,也时有出现,如“一张把”(人民币一百元),“五十零”(人民币五十元)之说,以掩饰非法活动,并作为黑社会的某种标志。】
(7)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诗经·兔爱》)【这是一首哀叹生不逢时、备遭忧患的诗篇。一二句以野兔和野鸡作比,三四句承接,直接述说了自己出生前后的两种生活和遭遇:如野兔般的自由欢快;如落网野鸡样的痛苦忧伤。最后用讳饰语“尚寐无觉”,表明了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活在当世的思想感情。】
(8)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触龙把自己的死称为“填沟壑”,是讳饰与自谦的结合形式,既避讳了死的不祥说法,又表现了老臣在太后面前尊卑得体的态度。】
(9)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是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元色”即黑色。“元”本做“玄”,此处为避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故称黑色为元色。】
﹝10)二世二年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司马贞索隐:"二世二年正月也。秦讳'正',故云端月也。"因避始皇讳,由于秦始皇帝正月在赵国降生,取名"赵政(赵正)",所以秦始皇作了秦王之后,为避讳,其臣民便改称正月为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