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90%的幸福是由好的习惯决定的”。大家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不知道你们认可么?我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也理解不了。不明白为什么幸福会跟习惯相关联,哪怕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关联,那也不至于有90%那么高吧?然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这一观点却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在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个幸福公式:H=S+C+V,S指的是固定值,占40%,C表示生活状态10%,V表示自发活动50%。
固定值其实指的是一个人认识上的固定值,即对于一件事能够感受到的幸福程度。比如两人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有的人则认为这是自己遭遇的困境,而有的人则会将这看成是机遇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了。所以我们幸福的固定值会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繁琐的工作。比如前不久的优质均衡县迎检工作,我们需要与孩子们沟通、督促他们进行体质检测等等。如果我们总是以被动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工作,那么我们的幸福感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维,比如,我们可以将迎检工作转化为一次班级活动,开一节班会课与孩子们聊聊我们的学习和学校。将这些工作看作是一次次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机会,这样的转变不仅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也让我们的大脑形成了更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幸福感也就会得到提升。
V表示自发活动,占了50%,则指的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被自己难坚持、喜拖延这样的不良行为习惯所折磨。我们心里很清楚要改变它,但总因为习惯引力,我们时常就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那怎么才能改变呢?我们就需要有外力来协助我们抵抗住已有的习惯引力。在这我就想与大家分享2个协助我们克服拖延症的小妙招:
前几天,因拖延有好几课作业本校对完后,还没批阅,孩子们也开始嫌我改慢了,于是我当场就向他们宣布:“今天要改完全部。”这话一出,孩子们纷纷投来质疑声,觉得是不可能的?但就因为我向大家宣布了这个目标,我那天一鼓作气,给完成了。改完后的那种感觉很不错,一身轻松。后来我也从书中找到了这样的做法原来叫做“鞭子法”,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王小利老师分享时的做法,她跟班级的孩子们宣布,这个学期,会带着孩子们达到多少分,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相信,但是最后却真的达到了。这就是鞭子的力量。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很快想到了学生,我为什么不将它用到学生身上呢?我通过自由写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写一写本学期各科想要考到的一个理想分数,并思考会为此做哪些努力?还别说,作为读者的我发现一个很又意思的现象:就是每一个孩子,在给自己设定理想分数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还都是非常靠谱的,基本上还是他们自己跳一跳能够考到的分数。孩子们宣布自己的目标,那就不会想着退路,就会精神饱满地去完成。
克服我们拖延的习惯的还有一个好办法,我觉得也非常的可行。那就是“可视化清单”:列一个清单,做完一项勾一项。这个我也在班级中实施觉得很好用,一开始班级中阅读氛围一直提不上来,贴在孩子们自己柜子上的阅读树上的苹果寥寥无几,当听到别的班级的孩子都已经把树贴成了花,我就更急了,后来从书中看到这个清单式的方法,于是我就将需要孩子们阅读的书目,打印成一份清单,人手一张,自己看完之后可以在清单上打勾,再配合着学校的阅读卡,将看过的书中的大概内容写在卡片上,给我审核过后,就会有阅读管理员为他们的阅读树上贴上相应的苹果。孩子们看完一本打一个勾,又看着自己的苹果树上苹果越来越多起来,他们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另外再配上我的每周一小结,给予孩子们奖励,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孩子们源于内心的驱使,就会想办法抓时间阅读,如此一来,阅读氛围就起来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这样的可视化清单,不仅仅适用于阅读,其实我们自身也是很好用的,每天早上过来,我们先花十分钟将自己今日需要完成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完成一项,勾掉一项,然后我们就会有一种“做完了”的成就感,并能不断前进。
看来转变思维习惯,将挑战视为机遇,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改变行为习惯克服拖延,采取“鞭子法”和“可视化清单”等策略,则能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养成好习惯,创造我们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