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坚定文化自信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宏斌,男,198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宗教学博士后,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尤其是中国早期宗教思想史,儒教和儒家思想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部,主编辑刊《儒道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委托课题多项。曾获第11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一、为学孜孜当及时
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部署,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了一系列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创举,加大了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激励、培养和支持力度。其中,制定出台了《职称破格及指标调剂规程》等文件,明确规定对专业能力强、确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专业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限条件,允许其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受益于大好政策,2024年6月,我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对于院里给予的激励和支持,我由衷感激。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已届不惑之年而有“惑”,已过而立之年而无所立。回首自己的求学和科研之路,聊以自慰的是,“志于学”之“志”未曾消磨,“志于学”的“学”而未敢稍有忽殆。生于兹,长于兹,耳濡目染又身心感触,自然而然对自己的文化与文明有着莫名的亲和感,对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有着血脉依存的眷恋。因此,我在本科期间从管理学转向了中国哲学、历史的领域,攻读硕士期间就全心致力于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
2009-2012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加深了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传统文化经典和为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和领悟。之后,我在中央民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更多地关注中华民族历史与演进、政治与文化共同体的研究价值。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自古已然,我的博士论文对于秦汉国家大一统的历史与逻辑进行了梳理。博士后期间,我身处多民族多文化交流交融的环境中,出站报告就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华夏正统资格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作为检视对象,以期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国家文化认同的现实问题,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理论的助益。
二、立其大者识本心
2014年,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按照所里要求,在科研处先工作了两年,使自己的工作和能力得到了历练。2016-2017年我参加了中组部第十七批的博士服务团,挂任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文博、鉴定、考古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深入考古发掘现场,接触大量一手考古材料,弥补和互证了现存的文献典籍,提升和修正了自己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进路。
“天下兴亡,匹夫与有责焉”。关注国家建构、民族融合、文化认同等现实问题,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学问,岁寒松柏而后凋,淬炼节操以担当,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有风骨、学术有品位、殿堂有尊严”的贴切写照。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者,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理论水平是自己的职分,践行院党组的要求、锚定时代的诉求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精义入神以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有所本、有所源、有所向,五千年的文明精华是源泉,立足中国的国情与文化是根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方向。
作为从事宗教和中国哲学研究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两结合”,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继续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一方面对国家的形态建构与文化认同问题的关注延伸到近现代,为当代的国家民族融合、构建政治文化共同体提供思考和方案;另一方面,持续关注中国早期的历史和文化,尤其发掘中华民族政治与文化并重的文明模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通过尽己之责,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宏斌主要代表作
1.《国家建构与文化认同》(专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2.《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儒学因素》(专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第1版。
3.《“宏长儒教,化民成俗”——唐代庙学功能之面相》(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2期。
4.《“哲命天年本自贻”——立足中国国情与文化,构筑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1期。
5.《“充实之谓美”——儒教近十年理论创新之回顾与研究》(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21年第3期。
6.《从宗教蒙昧到人文理性——管窥三代历史文化结构的转型》(论文),《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1期。
7.《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理解儒家思想》(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5期。
8.《孔繁:六朝玄音远 终有解人归》(论文),《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4期。
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安史之乱前的孔子庙学》(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4期。
10.《“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安史乱后学校的堕败与地方庙学的兴起》(论文),《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6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