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上海便是全国手艺人云集之处。上海开埠后,更是中西方对话的前沿窗口,百年来,上海在江南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国内外其他地域文化因素,形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环境,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及产业的重要发1841年-1846年,先后有四批十九位传教士到达上海,并于1847年驻扎至徐家汇地区,修建起徐汇公学,藏书颇丰。1852年,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在徐家汇创办美术学校,专门招收中国学生传授素描、雕刻等技艺,这所学校也成为中国最早的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前身。
同治三年, 徐家汇土山湾建立了孤儿院,并逐渐发展为由五个核心工场组成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上海地区首次出现了近代意义的大规模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开创近现代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先河,创立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规范,奠定现代美术教育基础。它的教学实践累积了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经验,奠定中国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发展的基础,对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和深远影响。
1960年,土山湾工艺院完成历史使命后关闭,同年,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并继承了土山湾工艺馆的原址。如土山湾工艺院的黄杨木雕大师徐宝庆等又成为工艺美校的老师,继续为培养工艺美术人才贡献力量。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完成历史交接。
建校初期,学校最初招收漆雕、玉雕、木雕、牙雕、织绣五个专业,相较于同类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在传统手工艺学科的设置方面更为齐全。在1965年召开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会议的“简报”中说:“上海工艺美校学生制作的八十多件新作品,有60%被外事部门选中为礼展品。”
此次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展是在前三届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教师作品展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展览主题,并希望通过“当代工艺美术”的学术发展,通过作品展览、交流、研讨来思考、解决当下对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属性的期盼。本次展览集中呈现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教师及特邀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出每一位作者的特质,体现出学院的特色,也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特色担当。
展览是全体教师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呈现,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亦是老师间相互交流、借鉴学习、思想碰撞的一次盛会;更是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推动教学改革,开启未来创新之路,展望新征程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