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社会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比如:民本思想、仁爱思想等,以及我国历史上的保息六政、社仓等活动,都是体现社会工作元素的思想和实践。“六尺巷”所承载的“礼让和谐、亲仁善邻”的理念,促进了社区成员的互助与合作。《礼记》中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的就是一幅社会化保障人们生活的图景。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应当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并进行现代转化,丰富社会工作的文化基因,积极运用奖励、表扬、评比等手段,大力宣传和表彰基层治理中的善行义举,使德者有得,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
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完善群众意见征集机制。走好数字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使互联网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的重要渠道。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改革,加强信访法治建设,完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的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及时回应各类合理社会诉求,适时披露决策依据、行动举措及改进结果,全面推动政民互信互助良性循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效率,不断提升“整体智治”水平。二是以智慧化党建引领保障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质量。基层党建智慧化是“互联网+党建”发展的新阶段,要牢固树立“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意识,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社会治理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通过改革创新“共建共治共享”主题活动,持续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径,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难点痛点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二是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持续发展。综合利用数字化信息、声音、文本等数据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筛选出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价值评估。通过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成员提供所需数据驱动的洞察力,帮助多方治理主体利用技术工具分析、挖掘出更多数据,作出降低治理成本的决策,优化社交媒体和客户服务,更广泛地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建好社会工作队伍提质增效。结合地域实际,搭建社会工作实践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分类考察筛选,大力培养人才。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管理考核,以实际工作成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综合考虑从业领域、工作性质、创新意识等维度,持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信访工作者和社工等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服务用心的党员骨干,增强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攻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加大激励力度,强化保障措施,保障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畅通晋升渠道。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推动构建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社会工作学科的范围内容,健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适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我们必须增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