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家庭都在做一道“选择题”: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影响家庭做出选择的,既有家庭成员的实际考量,也受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层面的“向前一步”,是千家万户生育信心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13条具体举措,可以说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深化和拓展,条条干货、句句实在,直指家庭生育的痛点、难点,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口发展是“国之大者”,更关乎家家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口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党中央科学研判,及时调整优化生育政策,并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人们的生育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更加完善,更好地支撑起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一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者”。但也应该看到,“想生但不敢生”的家庭依然存在,这样的顾虑呼唤政策的“加码”和更加可感可及的落地。
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需要不断强化服务。生育友好不仅需要真金白银,也需要真心实意。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各类生育配套政策,包括普遍延长产假,增加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此次《若干措施》在“服务”上推出了“一揽子”政策,包括生育保险、休假制度、生育补贴、生殖健康服务等。特别是,针对儿童的关爱举措,除了医疗、托育,也创新提出促进儿童发展和保护,这些关于育儿指导、儿童关爱、权益保障的举措,既是对家庭优生优育的特别支持,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需要更实在的支持。不久前,北京推出新政,对二孩及以上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可贷款额度上浮40万元。这样的新政在许多地方都已落地,此次《若干措施》对住房支持政策进行了细化和拓展,也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作出规定,对多子女家庭诚意满满。除了住房和教育,职工权益特别是女职工权益也是热门话题。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对女性友好的社会。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必须从妇女的根本利益出发,重视妇女的实际需求,保障妇女的合法权利,《若干措施》对此提出了“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这对于进一步疏解生育压力、释放生育潜力具有深远意义。
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需要更有效地引导。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一揽子”政策,也须做好观念引导。与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的实施相比,观念转变往往更难。不久前,由全国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以“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举行,扑面而来的婚育新风在许多年轻人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这是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创新实践。生育友好,需要包括尊重生育、优生优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引领,也包含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婚姻家庭辅导、婚俗改革、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塑造,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提升人们的婚育信心,引导全社会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政策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构建对生育更加友好的社会的信心和行动必定随之而来,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25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赵蕊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