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逃过这场大洗牌,谁对自己够狠,谁才能活下去。
今年四季度,必定在全球汽车史上留下悲壮的一笔。
1.png
老中青三代汽车巨头都在忙着壮士断腕,来不及断腕的直接拔管。老一代里,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百年大众,经过和德国汽车工会长达3个月的拉锯战。终于下定决心在德国本土减员3.5万人,关闭年产70万辆汽车的三座工厂。
但说实话,在德国三大汽车巨头里,大众算不上最惨的,2024年1至9月,大众集团净利润下跌33%,宝马下跌35%,奔驰下跌31%,只是大众汽车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懂得先下手为强的传统智慧,抢在两个老乡前面,卸下了燃油车沉重的包袱,把重心从德国沃尔夫堡转到了安徽合肥,全力进军电动化。
长期学习德国经验的日本却选了另一种自救办法,在酝酿了9个月以后,12月23号,本田和日产决定二合一。逐步整合成一家公司。
2024年上半年,日产净利润暴跌了93%,本钱也下跌了15%,但说句不好听的,面对电动化,德国汽车只是有心无力,日本汽车那真是又傲慢又固执。电动汽车的真正崛起不过就是最近五年的事,销量占比从2020年的5.4%,一路狂飙到现在的53.3%。
2.png
其实早在2020年,大众汽车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电动化的重要性。创立了软件公司Cariad,专门为电动汽车打造操作系统,同时建立电动汽车研发团队,想要全力抓住即将到来的风口。
反观当时的日本汽车,对电动汽车那是一脸的不屑,甚至多次说电动汽车是低端产品,但起的早未必能赶上。德国汽车在油车时代成了电车时代的枷锁,为了分摊成本,大众电动车的工程师几乎全是从油车部门调过来的,从此埋下了祸根。因为在特斯拉的引领下,电动汽车早已脱离了机械产品的范畴,成为和智能手机类似的科技产品,真的是新科技的升级速度。油车工程师们重视机械的思路根本就转变不过来,也就把大众等德国汽车给耽误了,没能抓住电动车的风口,让整个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24%下降到现在的15%,日系品牌从22%下降到11%。反倒是直接从电动车起步的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完全没有油车的包袱,市场份额突飞猛进,有油车但包袱不重的吉利、奇瑞,也很快实现了电动化。
3.png
2024年1至9月,比亚迪净利润逆势上涨18%,奇瑞大涨80%,吉利暴涨358%。很明显,选择大于努力。然而,即便是比亚迪、吉利这些抓住了电动化的中年一代汽车巨头,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比如,某些头部车企正在把降价的压力传导给上游供应商,能断别人的腕也是一种本事,只不过需要注意零部件的质量会不会因为降价而降低。说白了,谁也不能和基本的经济规律作对。
再来看青年一代的造车新势力,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百度、吉利共同入股的吉越汽车没有及时断腕,现在股东也不想继续投钱了,面临拔管的结局。
蔚来汽车造车10年销量也不算低,但仍在巨额亏损,蔚来和吉悦有个共同点,就是过度重视产品而不重视现金流,反观早已上岸的理想汽车,就是因为长期把现金流为正,作为全公司的目标。2020年就实现了现金流,2023年实现全面盈利,而且当年就大赚了117亿,所以无论是哪国的汽车品牌,无论是什么样的起点,想要在这场淘汰赛里活下去,只能对自己下狠手,不能自欺欺人。
大众汽车算是开了个好头,但不妨对自己再狠一些。比如在中国新成立一个大众电动集团,把一切和新能源相关的资产全都装进来,从此和旧的大众集团彻底分开。每年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旧大众支付品牌使用费,彻底轻装上阵,等到新大众兵强马壮的时候,再反手把旧大众给收了,不是更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