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赛迪集团2025年第一期“赛迪商学课”在万达办公区顺利开讲。本期商学课的主题是“企业用工模式的法律边界与风险防控”,主讲人为院人力资源顾问、资深劳动风险专家鲍锋,院内各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部同事现场参加了此次培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讲座中,鲍律师以用工模式选择的双刃剑效应为切入点,聚焦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灵活用工六种用工类型的内涵特征与实操风险,通过多种用工场景中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系统解析了企业不同用工模式下的法律边界与风险防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鲍律师指出,劳动关系用工模式中,要特别关注劳动合同签订、试用期管理、解除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对公司制度的制定提出建议。
鲍律师提到,劳务关系用工模式中,要特别关注兼职人员、在校实习生、已达到退休年龄未领取退休金人员,从劳务协议、工作时长、管理方式各个方面规避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风险。针对典型问题,特别列举了不同地区的法律适用情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鲍律师介绍,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要首先满足劳务派遣关系成立的法定要件,一是派遣岗位要符合临时性、辅助性与替代性的要求,二是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用人单位要注意与劳务派遣单位的责任划分。
鲍律师强调,业务外包要重视协议内容与管理方式。业务外包协议应体现业务独立性外包,不体现对人员数量、工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防范“业务外包”被认定为“劳动派遣”的关键是,用工单位在业务外包中不能对外包方的劳动者进行日常管理。
鲍律师结合实际案例,将上述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参会人员更好地理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最后,鲍律师建议企业应从法律制度、业务需求、管理成本、风险权重四个方面合理选择用工模式,企业应建立健全用工形式分级审批制度,实行用工分类管理,及时签订协议,固化留痕证据,以有效防范劳动用工风险,提高劳动用工合规性。
来源 | 赛迪集团
编辑 |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