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10.24)
从早餐时喝粥用的汤勺到救人性命的医疗设备,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不仅意味着风格和品位,还融入了文化与个性。当代设计将“需要”和“期望”相结合,借助形式和装饰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多样的向往。
----英国设计大师 特伦斯·康兰
贲特在活动中提到约翰·赫斯科特的《设计·无处不在》,当即就完成网上购买。两天以后,吃完晚饭,坐在灯下,开启阅读。
话题之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在不同层次的含义不同,导致它本身成为混乱的一个源头。就像“爱”这个词一样,如果指称者和被指称者不同、使用背景不同,它的意义就会随之相差十万八千里。
以某种解读为例:设计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
这里,“设计”一词每一次的使用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第一次是名词,泛指一般概念,适用于所有领域。它的用法类似于“设计对国家经济很重要”中的“设计”。第二次是动词,指示行为或过程,如“她受委托设计一个新式食品搅拌器”。第三次也是一个名词,意指某种产品的成品,是将概念转化后的实际存在,如“大众推出的新款甲壳虫汽车采用的是复古设计”。第四次还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概念或建议,如“这款设计交给客户审核”。
在此混乱的情况下,为了找出一种模式,围绕设计展开的讨论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滥用之下的本质行为模式进行界定,以期建立某种结构和意义;二是对这些模式溯本穷源,寻找当下混乱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方式。针对第一点,设计从本质上可以被定义为人类塑造自身环境的能力。
以上内容,基本来自《设计·无处不在》的第一章,为什么要做抄书公,而不是把自己理解后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也是为了推开一扇窗,多多学习和体会更加规范和严谨的表达方法和风格。与此同时,并了解关于“设计”,在业界的表述。
话题之二:设计的发展史
第二章讲述《设计的发展史》,讲到早期的发明中有一大特点就是通过革新技术、形状、图案来满足新的目标和用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状越来越考究,并在具体社会环境下接受进一步的改造。
话题之三:设计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第三章介绍设计的两个特性:实用性和重要性。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在《高层办公大楼的艺术考量》一文中写道:“所有有机的和无机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人类的和超人类的事物,所有头脑、心灵以及灵魂的真实表达中都渗透了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生命通过表达可被认知,而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这就是规律。”
“形式追随功能”成为设计界公认的准则,也反映出实用性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章节,约翰·赫斯科特多次提到设计作品,其中,就包括牙签的制作。举例美国乔丹公司的作品和日本的设计。透过后者的牙签,能够感受到文化当中对于经济实用节俭的追求。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实用物体(牙签的尾端)身上也体现了某些价值。以达尔文进化理论为前提,凸显达尔文关于适者生存的观点。
乍看,貌似与教育教学比较遥远,其实,稍作思考,不难发现,设计讲求实用性与重要性,教学讲求两个关注----学生与学科。难道这不正是实用性与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两个设计原则吗?
所以,开卷有益,只要联想,就有发现。
-----2024年10月24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