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和创作. 2024.10.28
志平大姐提到一个概念,就是让我教大家如何写作,我感觉有点诚惶诚恐,因为在群里的各位姐妹们,在你们出道的时候,我还没有参与在文学写作的这条路上,一句笑谈我这半碗水如何才能够大家一同饮用,我想咱们共同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我也就答应了志平大姐的请求,不过是在具体的内容上,我真没有多少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就我成长过程当中的点点滴滴和大家说道说道。
说起写作我就不得不说创作,因为文学写作和创作它是有共同处更有其不同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 文学写作是指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一种活动。当然也以各种形式的写作,比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学写作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它通常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其次 文学创作则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家对社会活动洞察,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对自然变化感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强调个性创造,是作家根据自己的智慧、情感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文学写作和文学创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创造性和复杂性。
文学写作: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它指的是用文字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解决问题或阐述观点的过程。
写作可以是不同的文体,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记叙文、报告文学、商业报告等。
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如语言清晰、逻辑严谨、表达准确等,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创造新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创作需要作者更强调个性创造和艺术加工的创造力,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构建独特的情节和环境,以及使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独特思想和情感。
创作往往需要深入思考和反复修改,以创造出独特、有价值的作品。说这些,不是一种假大空的概念,是让姐妹们清晰地认识到文学写作和创作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从而认识到我们本身对文字写作上的清晰定位和方向,这是一条苦行僧修行一般的道路。大家可以对自己目前状况进行一番思考和梳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前行。志斌主席在我的《西窗风渐》一书发布会前和我进行了一次交流,主席问我“论作诗的方法与技巧,问我借鉴了什么流派或什么风格”,因为我只是在文学道路上随性的写作或者随心的创作,没有什么流派也没有什么风格。我答非所问地说了
一句“一是真情流露,一是爱,唯爱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志斌主席一时恍惚,搞文学创作,抛却真情与爱,光去玩弄那些技巧就成了虚无缥缈的花拳绣腿。说实话文字对于我来说可能最初的动机叫做兴趣,慢慢变成爱好,后来刻入骨子里。文字要有爱、文字要有责任,文字要有担当,这是我坚持到如今的一种写作态度和创作的准则。
写实与抒情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这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在写作和创作时力求要达到的目的。无论何种文学体裁都是这样。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爱好者,
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和因素。一、爱:一是对文字的爱好。一个人注定要爱、那就热爱,爱到骨子里、血液里。
二是心中有爱。对社会活动洞察,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对自然变化感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生命的审美体验的一种爱。心中有爱,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能够感知到民族文化的呼唤,将个人、时代与民族相联系,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融合,从而使得无论是写景、状物、明理还是言志,诗人的创作不再是无本之木。而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开阔性的增强更是有助于提升作品的内涵与品位。
三是要有大爱。文学是一种砥砺精神的事业,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 也要以高站位的思想境界和人间大爱出发来增强诗歌的时代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应坚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真理性判断,从丰富复杂的现实中汲取营养,从鲜活真切的生命体验出发,以崇高的理想情怀和人文精神介入生活、反映现实,才能写出有温度的作品,引领人们向善和向上。
二、阅读不止腹中空空,常指一个人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即知识贫乏,没有学问。有个传说,包拯在教育后辈包勉时曾说过“写文章就像妇女一样,肚子有才能生出来,文人也需要肚子里有墨水,才能作出文章来”就是说的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不断汲取知识,开拓眼界和视野。古人常有,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句子流传下来,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只有不停地阅读。它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决策能力,丰富知识,提升灵魂的优雅,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获取新的知识。阅读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还要将其作为 提升自我、促进文学写作的重要手段。
三、融会贯通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通过将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作者能够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中的技巧和手法,还包括对生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阅。融会贯通能够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能够将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精华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融会贯通,作者能够将所学知识系统地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创作中游刃有余,不仅能提升作品的质量,也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笔耕不辍 这个词汇源自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意味着通过写作来维持生计,通过雇佣书写来获得学问。 一是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写作,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认知边界,锤炼思想,提高格局和综合素质。二是激发灵感。持续写作可以激发灵感,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感更加丰富。与其他写作者交流,一句点拨可能让人茅塞顿开。三是记录生活。写作可以记录所见所闻,传达自身思想,使内心世界变得更加纯粹和轻灵。四是反映社会现实。写作是社会的镜子,能够捕捉时代的脉动,揭示社会现象与问题,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总之,文字在表达情感、艺术、传承、记录的发展历程,连接各种文化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