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财发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关于血吸虫病的7大常见误区,一文说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8 16:23:16   浏览次数:10  发布人:d56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人畜主要因皮肤接触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而感染。经过多年防治,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受自然、社会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然而,由于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不足,许多错误观念影响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人畜主要因皮肤接触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而感染。经过多年防治,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未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受自然、社会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然而,由于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不足,许多错误观念影响了有效的防控和治疗,甚至增加了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几个关于血吸虫病的常见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误区一:

    血吸虫病已经消失,

    不用再防了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所有流行区均以省为单位达到传播阻断或消除标准,86.22%(388/450)的流行县已达到消除标准。然而,由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广泛、野生动物传染源无法根除,在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传播风险。为降低感染风险,在有钉螺孳生的环境从事农业生产、捕鱼捞虾等活动时,仍需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避免接触疫水、使用防护装备等。

    误区二:

    只有游泳才会感染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一种介水传播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感染方式并不限于游泳,任何皮肤接触疫水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感染。血吸虫尾蚴对水环境适应性强,能够主动游向宿主并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接触时间越长、皮肤裸露面积越大,感染风险越高。因此,在流行区疫水中洗手、洗衣、戏水、钓鱼,甚至手脚不小心沾到疫水,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误区三:

    提前吃药能预防血吸虫病

    目前没有可以有效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疫苗或口服药物,现有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有效而对童虫效果不佳,不能作为预防手段。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尤其是在流行区不要赤脚下水、戏水或游泳。

    误区四:

    血吸虫病可以自愈,

    并且治愈后不会再次感染

    血吸虫病不会自行痊愈,如果不经过规范治疗,血吸虫虫卵可长期存在人体内,并引发慢性感染,出现乏力、腹痛、腹泻、黏液血便、肝脾肿大等症状,晚期患者可有腹水、肝硬化,甚至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接受规范的抗血吸虫治疗,以防止疾病加重。

    此外,感染血吸虫后人体不会产生持久免疫力,即使治愈后,若再次接触血吸虫尾蚴,仍有可能感染。因此避免接触疫水是预防再感染的关键。

    误区五:

    血吸虫病用药一次

    就可以治愈

    血吸虫病的治疗并非一次用药即可治愈,治疗效果取决于感染程度、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目前,吡喹酮是主要的抗血吸虫药物,但不同感染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重复治疗。

    误区六:

    感染后一定会出现

    明显症状

    血吸虫感染后不一定立即出现明显症状,部分感染者甚至长期无症状,但仍可能造成慢性损害。血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

    急性期: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症状,但也有不少人无明显不适,容易被忽视。

    慢性期: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后,排出的虫卵会引发肠道炎症、肝脏损伤等,但症状可能较轻微或隐匿,直至病情进展到肝硬化、脾肿大等严重阶段,才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晚期: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发展,感染者出现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结肠肉芽肿、脾大、脾亢、腹水等临床特征。

    因此,不能仅凭症状判断感染情况,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已感染并对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对于曾接触过疫水者应定期筛查,通过免疫学筛查和病原学检查确认是否感染。

    误区七:

    感染血吸虫后无法治愈,

    且后果严重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药,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忽视早期治疗,导致虫卵长期滞留体内,进而引发的肝纤维化、肠道病变等慢性损伤。

    血吸虫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应理性看待血吸虫病,不信谣,不恐慌,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接触疫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科普

    作者:寄生虫病所 杨颖、李银龙、李仕祯、许静

    审核:李石柱

    编辑:刘晓璐、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56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8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