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天气微寒,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木头营子乡青山村高标准智慧设施农业蓝莓示范园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示范园负责人尤孝刚正带领工人忙着采摘,园区内35个大棚的蓝莓在近期迎来了收获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敖汉旗木头营子乡青山村蓝莓产业园俯瞰。
青山村是敖汉旗远近闻名的蓝莓种植村。“农民农闲时间来蓝莓棚里打工,收入挺可观,每年能给家里增加五六万元的收入。”说起给群众带来的收入,尤孝刚很满意。据了解,园区占地面积200亩,种植蓝莓树3万余株,每株蓝莓树可产优质蓝莓4斤到6斤,年生产能力可达12万斤以上,年产值近1000万元。
青山村的大棚是敖汉旗高质量管理帮扶资产的一个缩影。敖汉旗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旗共形成帮扶资产29.57亿元,数额较大、管理任务艰巨。为了提高帮扶资产管理水平,发挥资产最大效益,该旗自主开发了“敖汉旗帮扶资产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创新实施“大数据+帮扶资产”的“云上监管”模式,通过线上对敖汉旗帮扶资产的全程跟踪和管理,实现帮扶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01
上下联动更高效
“资产管护,关键是要上下联动‘一盘棋’,统筹协同才能更高效。”敖汉旗农牧局局长张洪峰介绍,早在2021年,敖汉旗就成立了旗帮扶资产服务中心,组织2728名旗乡村干部进行摸排,553人直接参与服务,构建了实体化运营、产业化经营、统一化监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帮扶资产服务中心,打通35个部门、18个乡镇苏木街道、232个嘎查村的连接线,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平台管理员任启鹏介绍,平台依据2012年以来的1357项指标文件,与全国防返贫监测资产模块、自治区大数据平台数据同步,实现资金统计无遗漏。同时,平台将旗、乡、村、户四级资产数据,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到户类、未形成资产4个类型自动分类,实现数据精准化,累计生成数据323.19万条。
纲举目张,面上统筹好了,点上资产有人管。在敖汉旗新惠镇,该镇乡村振兴岗位负责人冯文龙指着一本本厚厚的台账告诉笔者,截至2024年12月底,新惠镇帮扶资产共计2525项、总规模22207.95万元,资产累计收益2533.61万元,全部实现了产权分类确权,“云端”登记。
“帮扶资产不是‘大锅饭’,把资产分类和产权归属确定好,对后续资产管理和产业发展都有很大的便利。”在新惠镇党委书记杨秀峰看来,打好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组合拳,有助于推动帮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02
平台管理更清晰
在平台演示现场,笔者看到,平台对汇总数据按照区域、年度、类别、状态、资金、项目6项指标划分,形成图表清单,直观准确地反映项目资产的数据信息,265个管护责任单位、530名管护人员可按照管理权限与需求随时分类调取数据,实现了1.8万户脱贫户、监测对象到户资产保有情况的可视化。
据了解,平台同时具备前置预警功能。平台依据经营性项目的合作年限、起止时限、收益率等相关数据,在结算收益金日前1个月、前3天自动生成“收益金缴纳”蓝黄两条预警信息,在结算收益金当日零时,自动生成“收益金逾期”红色预警信息与催缴通知书,并自动编辑提醒信息,通过手机短信、APP向项目主体、监管单位、责任单位发布蓝黄红三色预警提醒信息。
敖汉旗农牧局副局长解中学分管项目资产工作,他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末,通过平台预警已协助回收经营性收入5.25亿元。
精准数据的背后,是平台线上和责任人线下联动的结果。平台按照主管、监管明确责任分类,锁定具体负责人,形成具体责任清单,共有3.5万人在线下管理资产。
敖汉旗木头营子乡青山村的蓝莓产业园里,村民正在修剪枝叶。
“责任到人,收益也到人。”解中学介绍,针对收益金,敖汉旗制定了收益金分配方案,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两大类对收益金进行分配,并将分配结果导入系统,最终实现对脱贫群众增收收益情况的实时监测。2024年全年,敖汉旗累计发放资产收益金1506.51万元,惠及群众10388户17813人。
03
在线监管更安全
“以前总有人嘀咕‘公家大棚收益去哪儿了’,现在确权书和收益分配方案都在村委会和网上公示,谁都能查。”在敖汉旗新惠镇康家店村的设施农业产业园,村党总支书记冯连文指着连片的24个冷棚介绍,所有冷棚全部确权至村集体,并颁发《帮扶资产确权书》,同时村里将资产权属和收益分配机制及时公示并录入到镇资产管理平台。
谈起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冯连文如数家珍:“村党总支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产业园安置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年临时用工达2000余人次,为周边群众拓宽就业门路提供了更多便利。”据冯连文介绍,截至目前,园内已有7个冷棚栽种阳光玫瑰葡萄、17个冷棚栽种美早樱桃,单个冷棚年纯收益可达9万元以上,项目按照5%标准每年收取资产收益金,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4万元。
帮扶资产录入在线监管平台后,把像康家店村这样的资产放到阳光下,确保资产良性运转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等级。平台管理员崔雪玫介绍,在线监管平台可以自动给每项资产量身定做“资产码”,形成信息图表清单,旗、乡、村可实时在线查看资产基本信息和运行情况。同时,系统设置资金公示页面,及时更新资金来源、资金下达指标、资金余额等信息,提高了资产运营透明度。
“信息化建设是帮扶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谈到为何打造帮扶资产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张洪峰信心满满:“敖汉旗帮扶资产探索实施‘云上监管’管理模式,详细分析资产收益、有效评估资产价值、提前预警资产风险点,实现了帮扶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下一步,敖汉旗将进一步深化帮扶资产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确保帮扶资产统得好、管得了、效益好,实现帮扶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和长效性,让更多脱贫人口分享产业发展收益。”敖汉旗副旗长季旭东表示。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农牧局资产服务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7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